以下是对这八大防水问题的详细解析,结合装修师傅可能不会主动提及的细节和注意事项:
1. 基层找平
问题核心:基层不平整会导致防水层厚度不均,容易在薄弱处开裂渗漏。
正确做法:
用水泥砂浆或自流平材料进行找平,坡度控制在1%-2%,确保水流向地漏。
墙面与地面交接处做梯形水泥浆防水坝(顶面离地砖表面10mm),防止防水涂料堆积、脱落。
隐患:若忽略找平,防水层可能因基层不平而撕裂,尤其淋浴区、墙角等经常受水冲击的部位。
2. 墙面清理
问题核心:浮尘、油污会影响防水涂料的粘结力和成膜效果。
正确做法:
用毛刷或湿布清理墙面浮灰、油污,必要时用铲刀铲除松动腻子或旧涂层。
清理后保持基层干燥无明水再施工。
隐患:未清理干净会导致防水层与墙面剥离,长期使用后出现空鼓、漏水。
3. 管道加强处理
问题核心:管根是漏水高发区,普通防水涂料难以覆盖缝隙。
正确做法:
先用堵漏宝(或水不漏)填补管根、套管周边缝隙,压实并做成弧形。
再加铺防水附加层(如玻纤布+防水涂料),覆盖管根周边至少10cm范围。
隐患:若管根未加强处理,水管振动或热胀冷缩时易导致防水层破裂。
4. 两遍防水交错涂
问题核心:单次涂刷过厚或未交错涂刷易导致干燥不均、开裂。
正确做法:
遍防水涂料干燥后(约4-8小时,视天气而定),再涂刷第二遍。
两遍涂刷方向垂直(如 遍横刷,第二遍竖刷),避免漏刷。
墙面需先湿润养护,地面无明水时施工。
隐患:未交错涂刷或单次涂刷过厚,可能导致干燥后形成空鼓、裂缝。
5. 高度要涂够
问题核心:防水高度不足易导致墙面返潮、发霉。
正确做法:
淋浴区防水层高度≥180cm(从地面算起),其他区域≥30cm。
门槛、门窗洞口处防水涂布需外延30cm,避免水从墙体渗透。
隐患:淋浴区防水过低,水蒸气长期侵蚀墙面,可能导致墙皮脱落、发霉。
6. 涂层养护
问题核心:防水涂料干燥过快易开裂,需适当保湿。
正确做法:
防水涂料干燥后(约24小时),每日洒水3次,连续2-3天。
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加速水分蒸发,可用湿布覆盖保湿。
隐患:未养护或养护不足,涂层可能因失水过快而干裂,失去防水作用。
7. 闭水试验
问题核心:未做闭水试验或试验不规范,无法检测防水层是否有效。
正确做法:
防水层完全干燥后(约48小时),用沙袋或挡水条封堵地漏。
蓄水深度≥2cm,蓄水时间≥48小时,观察楼下对应位置有无渗水。
若发现渗漏,需铲除防水层重新施工。
隐患:跳过闭水试验或蓄水时间不足,可能遗漏隐蔽漏点,后期维修成本高。
8. 切割机切除多余
问题核心:暴力敲断管道或地漏可能导致防水层破损。
正确做法:
闭水试验合格后,用切割机平整切除多余管道或防水层,避免震动破坏。
切口处用堵漏宝或防水胶带密封,防止进水。
隐患:用锤子敲断管道或直接敲孔排水,可能震裂防水层,导致后期漏水。
总结:为什么装修师傅可能不会主动提?
工期和成本:部分工序(如基层找平、闭水试验)会增加施工时间和材料成本。
隐性利润:若省略某些步骤(如涂层养护、管道加强),短期内可能不会漏水,但长期隐患大,后续维修需业主买单。
侥幸心理:部分师傅凭经验施工,认为“差不多就行”,但防水一旦出问题,修复难度极高。
建议:签订施工合同前明确防水工艺标准,要求师傅严格按照规范操作,并在关键节点(如闭水试验)到场验收!